【朗读者】我为农信人朗读:66岁,涅槃重生的农信社
写在前面的话——
亲爱的读者朋友,大家好,欢迎收听由《中华合作时报·农村金融》推出的全新语音栏目——《朗读者·我为农信人朗读》,我是朗读者,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马悦。
今天,小马为大家朗读一篇来自山东农信人的文章,文章的名字叫《66岁,涅槃重生的农信社》。
作者: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王国政
朗读者: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马悦
66岁,涅槃重生的农信社
王国政 | 文
2004年6月6日,借改革春风应运而生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,开启了团结带领全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新征程。
俗话说“六六大顺”。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农村信用社,今年也迎来66岁华诞。一个人,到了66岁,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。而农村信用社在国家惠农政策和改革春风的滋润下,身强体壮,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,成为祖国广袤大地上服务“三农”的金融主力军。
壹
那一声声纯朴亲切的称呼,一碗碗盛满对农信人疼爱的热水热茶,一句句“多亏了信用社帮忙”的肺腑感言,便是农信人情系“三农”的最好佐证。
春华秋实,岁月如歌。多少个日子,广大农信人与农民朝夕相处,亲如一家,流传着“信贷员进村狗不叫”的佳话。那一声声俚语方言纯朴亲切的称呼,那一碗碗盛满对农信人疼爱的热水热茶,那一句句“多亏了信用社帮忙”发自肺腑的感激便是最好的佐证。
有一年我去西部偏远山区采访,目睹这样一个催人泪下的场面:一位60多岁的农民老伯老实巴交,致富无门,只能眼巴巴受穷。当地信用社支农的“及时雨”帮助老汉通过饲养蛋鸡脱贫致富。老汉感激涕零,带上一篮子鸡蛋送到信用社,见信贷员好说歹说执意不收,急了眼的老汉“扑通”跪倒在地:“俺实在没啥好报答的,给共产党磕个头吧!”
在场的人唏嘘不已。
贰
进入新世纪以来,“三农”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。曾经在夹缝中生存、负重在身的农村信用社,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。
回望1951年,农村信用社破茧而出,历经人民公社、农行管理、行社脱钩、人行代管等多次体制变迁,简陋的办公设施,几张桌椅,数把算盘,“挎包银行”秉承责任与担当,困境中坚守,夹缝中生存,艰难地前行在服务“三农”的乡间小路上……
进入新世纪以来,“三农”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,农村信用社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。2003年,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幕在全国正式拉开,步入60多年发展史上改革力度最大、业务发展最快、经营效益最好、支农服务水平最高的一个全新时期,成为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、服务范围最广、资金规模最大的多功能、地方性金融机构。
农村信用社从来没有今天这样朝气蓬勃的发展局面,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和品牌形象,从来没有今天这样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,广大的农信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值得骄傲和自豪!
一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史,就是浓缩了的中国农村、农业、农民的发展史、变革史。是一部与“三农”风雨同舟的发展史,也是一代又一代农信人困境中不断探索进取的奋斗史,更是一部扎根农村与时俱进奋力拼搏的创业史。这一切的一切,必将印刻在共和国辉煌壮丽的史册上!
—— 王国政 ——
笔名团长,山东莱阳人。种过地,当过兵,务过工,后浪迹金融业。借胶东山之灵气,纳胶东海之神韵,幼始喜文,早年专注公文与新闻,为养家糊口计;近年钟情散文,为滋养精神计。然尚不知足,遂踩散文肩膀攀登摄影高地,聚焦人文纪实。故时而文,时而图,志在独享千古文字及光影之乐也。
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金融作家协会理事,中国农村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。个人微信公众号:政见zhengjian
本期朗读者
—— 马 悦 ——
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,我和新闻在路上;
当你看到我的时候,我和新闻在“纸”上。
她的个人邮箱:964299363@qq.com
征集令
寻找农信好声音!
谁可以参与“朗读者·我为农信人朗读”?
全国各地关心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人士均可参与朗读,不受年龄、职业、地域等因素限制,只关乎你对农村金融事业的情怀。
作品要求:
(1)用手机或者现有的专业录音设备,录制一篇以“农信人的故事”为主题的作品(相信我们,很多智能手机的录音效果超乎你的想象);录音请尽量使用普通话;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。
(2)录制前,请先录一段开场白,参考模式如下:大家好,我是(姓名),来自XX农商行/农信社,感谢关注《朗读者·我为农信人朗读》栏目,今天我为你朗读的作品题目为《XXX》作者是XX。
投稿及联系方式:
(1)录制完成后,将音频和文字稿件发送至邮箱:chinancjr@126.com
(2)来稿请附上文字稿件、朗读者照片、姓名和联系方式(微信号/QQ号/手机号),邮箱标题为“《朗读者·我为农信人朗读》投稿”。
延伸阅读
2. 【朗读者】我为农信人朗读:“干了信贷 生活变成彩色的”
来源/中华合作时报·农村金融
主编/刘小萃 新媒体总监/李博 本期编辑/臧洪菊